为何选择国际初中双语课程?
在全球化教育趋势下,越来越多家庭意识到:初中阶段是语言能力塑造、学习习惯养成及国际视野培养的关键期。贵阳中加新世界国际学校推出的国际初中双语课程,正是为计划未来留学的学生量身打造——无需跨出国门,就能系统接触加拿大初中核心课程体系,在同步完成国内义务教育要求的基础上,提前适应国际教学模式,为高中阶段的留学衔接做好知识、能力与心理的三重准备。
不同于传统单一语言教学或纯国内课程体系,该课程的核心设计逻辑在于"融合"与"衔接":既保留中国基础教育的扎实性,又引入加拿大教育的实践导向;既强化英语应用能力,又注重跨文化理解。这种双向融合的模式,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,逐步完成从"国内体系"到"国际体系"的平滑过渡。
课程设置:中加教育精髓的深度融合
1. 基础学科:国内标准与国际视野的双轨并行
课程以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根基,语文、数学、物理等核心学科严格遵循国内教学大纲,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。在此基础上,同步融入加拿大语言文学、健康学、科学、计算机等特色课程。例如科学课采用加拿大原版教材,教学中不仅讲解基础原理,更注重通过实验探究、数据收集等方式培养科学思维;计算机课则引入编程基础与数字工具应用,与加拿大初中阶段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高度契合。
2. 语言能力:从"输入"到"输出"的沉浸式提升
双语教学并非简单的"中文+英语"叠加,而是构建"学科内容为载体、语言运用为目标"的教学环境。除常规英语课外,科学、地理、计算机等学科采用"渐进式双语教学":初一阶段学科关键词用英语标注,重点概念中文讲解;初二增加英语讲解比例,配合图示、视频辅助理解;初三逐步过渡到70%以上内容用英语授课。这种分层设计让学生在适应中提升,避免因语言障碍影响学科学习。
值得关注的是,课程特别设置"跨文化沟通工作坊"。学生通过模拟国际会议、文化对比研究等活动,不仅提升英语表达能力,更学会用目标语言阐述中国文化,真正实现"双向文化理解"。
3. 素养拓展:从课堂到生活的全面发展
人文与社会学科方面,除中国历史、地理课程外,专门开设"全球视野"模块: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、经济模式、文化习俗,引导学生思考"作为全球公民的责任"。例如在学习"水资源保护"主题时,学生会同时研究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加拿大的五大湖治理案例,分析不同国情下的解决方案。
艺术与体育课程则强调"兴趣引导+能力培养"。音乐课程除传统乐理教学外,加入世界音乐鉴赏模块;美术课鼓励学生用中西方不同绘画技法表现同一主题;体育课程设置"团队运动周",通过足球、篮球等项目培养协作精神。这些课程不仅丰富课余生活,更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特长、建立自信。
四大教学优势:让教育更贴近学生需求
优势一:与加拿大教育体系的无缝衔接
课程内容直接对标加拿大安大略省初中教学大纲,教材选用加拿大本土主流版本,部分课程由具有加拿大教学的教师授课。这种"原汁原味"的引入,让学生提前熟悉加拿大的教学节奏、评估方式与课堂文化。据往届毕业生反馈,入读加拿大高中后,在课程适应度、作业完成效率等方面显著优于未接触过加方课程的学生。
优势二:小班制下的个性化成长
班级人数严格控制在20人以内,教师能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性格特点。例如数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计算速度、逻辑思维差异设计分层作业;英语教师会针对口语薄弱的学生安排一对一纠音练习。这种"因材施教"的模式,避免了大班教学中"优秀生吃不饱、学困生跟不上"的问题,真正实现"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"。
优势三:从"知识记忆"到"能力迁移"的教学转变
课程注重培养"21世纪核心能力":在科学课上,学生需要分组完成"校园生态调查"项目,从设计问卷、采集数据到撰写报告,全程自主完成;在社会学课中,通过"社区服务计划"实践,学习如何沟通需求、协调资源。这些项目式学习(PBL)让学生明白: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,而课堂所学最终要应用到真实世界中。
优势四:全方位的成长支持体系
除学科教学外,学校配备专职升学指导教师,从初一开始为学生规划留学路径;心理教师定期开展"适应性训练",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与文化差异;家长课堂每月开放,通过讲座、工作坊等形式,让家长了解国际教育动态,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。这种"学生+家长+学校"的三方协作模式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立体保障。
适合谁读?课程报考常见问题
本课程主要面向两类学生:一是明确计划初中毕业后赴加拿大或其他英语国家读高中的家庭;二是希望孩子提前接触国际教育理念,培养全球视野的家庭。需要注意的是,课程对英语基础有一定要求,入学前需通过学校组织的语言能力测试(包含听力、口语、阅读三项),以确保学生能适应双语教学环境。
关于课程费用,具体标准可通过学校官方渠道获取(注:本文不包含具体数字,以最新公布信息为准)。学校提供奖学金计划,对在学科竞赛、艺术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费用减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