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构发展概况:规模化布局与教育初心
作为国内少儿编程教育领域的标杆机构,贵阳童程童美以超230个学习中心、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的规模化布局,以及超2000名专业讲师的雄厚师资,持续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科技素质教育服务。自2015年成立以来,机构始终聚焦少儿编程教育,通过自主研发的"童程在线"学习平台,构建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OMO教育生态——线下采用现场互动教学模式,设置小组讨论、项目实操等多元场景;线上开设小班直播课程,通过实时问答、代码协作等互动形式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。
经过多年发展沉淀,贵阳童程童美已形成"教学-赛事-实践"一体化的成长路径。截至当前,机构在读学员规模突破20万人,累计培养数万名编程少年,成功举办包括信息学奥赛培训、机器人竞赛在内的大型科技活动上百场。与行业常见的加盟模式不同,童程童美坚持直营中心管理,从课程研发到师资培训实现全流程标准化,确保不同城市学员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服务。
课程体系构建:面向未来的科技素养培养
围绕青少年科技素质培养核心目标,贵阳童程童美打造了覆盖全年龄段的课程矩阵。基础层以创意编程启蒙课程为起点,通过Scratch等可视化工具,帮助7-12岁儿童建立编程思维;进阶层设置人工智能编程课程,引入Python、C++等语言教学,培养10-16岁学生的数据处理与算法设计能力;高阶层则聚焦信息学奥赛课程,由具备丰富竞赛经验的教练团队带队,为有意向参与NOIP等专业赛事的学员提供系统化训练。
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学奥赛课程的特色设计。机构采用"双师教学体系",每位学员配备1名主讲教师与1名辅导教师——主讲教师负责知识点解析与赛事策略指导,辅导教师则专注学习进度跟踪与个性化问题解答。教学过程中实施动态分班机制,根据学员阶段性测试成绩调整班级难度,配合真题实战训练、模拟考试复盘等环节,帮助学员稳步提升竞赛能力。此外,机构还建立"信奥赛信息服务通道",定期整理发布赛事报名时间、大纲变化、往届真题解析等关键信息,让学员更高效地备考。
除编程类课程外,机器人创新工程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。课程结合VEX、FRC等国际赛事标准,引导学员完成从机械结构设计到编程控制的全流程实践,培养综合工程素养。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在此类课程中体现显著优势:线下实验室提供实体器材操作,线上平台则支持虚拟仿真调试,学员可在不同场景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。
师资与教学理念:专业与温度的双重保障
师资力量是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。贵阳童程童美建立严格的教师筛选与培养机制:主讲教师需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,且至少有3年以上少儿编程教学经验;信息学奥赛教练需持有NOIP指导教师认证,部分教师曾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。入职后,教师需参与季度性教学培训,内容涵盖教育心理学、新技术应用、学员沟通技巧等,确保教学理念与行业发展同步。
在教学理念上,机构始终贯彻"兴趣激发+能力培养"双轮驱动策略。课堂设计注重场景化与游戏化,例如将数学逻辑题转化为编程闯关任务,用动画演示算法运行过程,让抽象知识具象化。同时强调"解决实际问题"的能力训练,设置"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设计""校园图书管理程序开发"等真实项目,引导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,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。
社会认可与公益实践:教育机构的责任担当
凭借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卓越的教学成果,贵阳童程童美屡获行业认可。近年来先后斩获"腾讯教育2020年度素质教育品牌""新浪教育2020年度社会影响力素质教育品牌"等多项荣誉,更被多家权威媒体评为"中国少儿编程教育领军品牌"。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,更是推动机构持续优化服务的动力。
作为中国少儿科技素质教育的代表企业,童程童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自2019年起发起"中国少儿编程节"公益活动,每年为全国10万余名儿童提供0元公益编程课程,覆盖编程启蒙、机器人基础等内容;2021年启动"童心同行"公益项目,已为100所乡镇学校捐赠机器人课程包与编程教材,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线上支教,助力乡村STEM教育发展。这些行动不仅缩小了城乡科技教育差距,更传递了"科技普惠"的教育理念。
未来展望:持续引领少儿编程教育新方向
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,贵阳童程童美将继续深化OMO模式创新,加大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,打造更沉浸式的学习场景。同时,机构计划拓展国际交流项目,组织学员参与全球青少年科技竞赛,拓宽视野与格局。
从2015年的初创到如今的行业标杆,贵阳童程童美始终以"帮助中国青少年打造迎接未来世界的能力"为使命。无论是课程研发的精耕细作,还是公益行动的持续投入,都诠释着一家教育机构的初心与担当。对于选择童程童美的家庭而言,这里不仅是学习编程的课堂,更是培养科技思维、塑造未来竞争力的成长平台。